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唐诗修正 > 第三十八章 杜牧 沧江好烟月

第三十八章 杜牧 沧江好烟月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

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

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

门系钓鱼船。

释义并评析:

凝情:仿佛要凝固的忧郁之情。

悄然:忧愁的样子、寂静无声的样子。

断雁:离开群的大雁。警:惊醒,惊扰。

侵哓:破晓,天快要亮了。

1,旅馆之中没有好的同伴。

2,愁绪仿佛要凝结一样,只能寂静无声默默地自己过。

3,寒冷的夜灯下面,回忆往事。

4,离群大雁的叫声,惊醒了作者,愁深无法入眠。

5,思乡的梦只能在天亮的时候中断。

6,收到家里的信,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离家太远,家书来或者往,需要一年。)

7,门外沧江有雾弥漫,雾中有一轮明月,看起来很美。

8,门口栓着钓鱼人的船。

这首诗的瑕疵,谈论几点。

一,旅馆之中,有没有良伴,与有没有人陪伴,我认为无人伴会更加符合当前的情景设置。

二,凝情,这样的词,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后面的自悄然,可能也更加难以理解,应该简化。

三,寒灯之下思旧事,因为寒灯之下的“主语:作者”被省略了,容易产生歧义,寒灯变成了主语,因此,不如二者并列。

四,中间的这个警字,用得有些问题,既然是愁,就很难入眠,何必断雁来惊醒?如果说,作者自比断雁,那么,惊醒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愁眠?下一句有归梦,这一句就和下句冲突了。

五,上句有愁眠,本句就没必要再做梦了。

六,第七句,既然本文是思为主要意境,那么作者应该是渴望团圆,圆月就象征团圆,不如更进一步。

七,最后一句,门口什么船,根本没必要,思念,与钓鱼船没什么关系,回家也用不上钓鱼船。

情感需要一个归宿,否则,这首诗就毫无意义,犹如无根之萍。

改后:

旅馆无人伴,

他乡只黯然。

寒灯陪旧事,

断雁与愁眠。

思念朝千次,

家书到隔年。

沧江圆月美,

难有故乡圆。

释义并评析:

1,旅馆之中没有人陪伴。

2,独自在他乡,只有一个人黯然魂伤。

3,寒冷中,只有夜灯和往日的回忆作伴。

4,作者就像离群的大雁,只能与忧愁同眠。因为除了愁,什么也没有。

5,思家的念头,每天要出现一千次,形容非常多。

6,离家太远,家乡与这里来往需要一年。

7,沧江的圆月很美。

8,难有故乡的月亮圆。作者想的是合家团圆,故乡的月象征团圆,他乡的月虽然圆,人却没有团圆。

这首诗在修改之后,就更加圆润,更加自然,也没有难以理解的字和词,这样的话,会有利于传承,读者读起来也更容易理解。

要想发扬中华文化,就必须先让人能够理解,否则,谁会去关注看不懂的东西呢?

甲骨文繁体字上古文字,是不是只有考古学家专家才去研究?

诗词,老百姓有几个读过?

欢迎家人们评论区讨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