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儒行世 > 第53章 公赤西

第53章 公赤西

作为前几届的童生案首,董玉麟当初也是惊才绝艳的少年,被老夫子寄予了厚望。但没想到在学宫学习了几年却渐渐趋于平庸。

嫉妒并不是天生的。

宁樾来到石鼓学宫后,受到刺激最大的就是昔日神童董玉麟了,他受不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宁樾身上,一见面就在膳堂找茬羞辱宁樾。

董玉麟也是血气方刚的少年,宁樾的忍让让他更加难受,心里如何忍下一口气,此时看着宁樾,心里各种羡慕嫉恨。

先前头上的光环一旦被其他人遮盖,巨大的落差面前,没人能坦然,何况这还是群心智未成熟的少年。

宁樾埋头看书,丝毫没有注意到周围情况,来学宫后刚认识的小伙伴周元良和邓文瑞,汪东阳三人就旁边,只有周元良注意到了几道不友好的目光,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作为宁樾的新伙伴,周元良隐隐在为小伙伴担心,他们也看出来了,却没有办法。

天是那么蓝,阳光已经爬上了槐林顶端,洒在周围的少年身上,暖洋洋地,这种天气读书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学子们读到畅快处大声吟诵起来,书声郎朗,传到了学宫外面。

槐林上,一群鸟儿落在顶端,叽叽喳喳,仿佛也在交流着什么。

齐先生和几位夫子在远处大概为了某个问题争论起来,争得面红脖子粗,互不相让,争了一会儿齐先生拍拍脑门做出恍然大悟,像犯错的孩子一样难为情地低下头。

宁樾手里的竹简年代久远,上面字迹已经模糊了,只能隐隐约约看清,大概是孔子的一个学生所做,可惜署名的地方磨损严重,看不清字迹了。

孔门弟子三千,除了有名有姓的,其余大部分都没有留下名字,很多人的论述都记下来了,却没有名字,都收集在一起。

时间长了,后人往往就都归于孔子所作,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但实际上,流传下来的很多言论都是孔门弟子说的,只不过慢慢失传后人统一归为孔子所述。

他手里拿着的竹简正是这种情况,上面是一段话:“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底下原来的具名处磨损了,看不清楚。

宁樾思索了一阵,从脑海里前世的记忆中终于想起这篇文是孔门一个弟子叫公赤西的论述。

孔子距今已经千年了,这些早已无人知道了,若非宁樾穿越前的记忆还残留在脑海里,也不知道。

而且这个公赤西在那一世记忆只是寥寥一笔,这个世界的儒学经籍中更是查无此人,根本没有提过。

想来此人生前只是孔门一个普通弟子,名不经传,只有这段话传下来。

从旁边拿起笔墨,小心翼翼地在这片竹简上底下加上注释,写明公赤西所述。

写完来不及细看,却听耳边传来一声冷笑。

“好大的胆子,宁樾,你竟然敢擅改圣贤之作?”

“呸,小小童生,狂妄自大,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那边,董玉麟和几个童生少年指着宁樾,骂骂咧咧地走了过来。

董玉麟刚才一直看着这边,看见宁樾在竹简上写,顿时心中窃喜,这些珍藏的竹简都是圣贤之作,圣人留传下来的,敢在圣贤书上擅自注释,这不是大不敬吗?

周围的少年们闻听全都转过头看向这边,儒道至圣的世界,儒家留下的圣贤书就是至理名言,做人根本,绝对不能忤逆。

围过来的学子们看着宁樾手里的竹简,被他注上公赤西三个字都是愤愤不平,一个小小童生有何资格擅自在圣贤书上添加注释?

这公赤西是谁?

别说童生,就是学宫里的秀才们也不敢这样大胆妄为,学子们顿时愤愤不平,指着宁樾一片声讨声。

“宁樾,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童生,连秀才都不是,怎么敢擅自在圣贤书上注释?简直是胆大妄为,目无圣贤,眼里还有夫子吗?

再说,这竹简上的圣贤之论你一个童生能看懂吗?”

众人围上来,指着宁樾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斥责,董玉麟更是以为找到了出气的机会,大声斥责着,恨不得让宁樾当场出丑。

内中还有那些平日以道德自居的秀才,对一个八岁的孩子在青楼做出出县诗至今耿耿于怀,群起而攻之。

尤其是哪位上次在膳堂和董玉麟一唱一和指责宁樾的姚师兄,更是激动不已,大声斥责,仿佛是自己的文章被宁樾剽窃了。

周元良和几个小伙伴紧紧站在宁樾身边,怒目而视,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