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是金粟山藏金纸,这纸来头不小,是北宋年间浙江金粟寺用于抄写佛经的,质地优良,鲜有匹敌。纸上还有防伪标识——小红印‘金粟山藏经纸’和北宋元丰年号,由于产量有限,年代久远,所以后世所用的基本是曾经抄写过经文的,属于二次利用。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这种纸,在他钟爱的前人书画字帖上,他才会使用这种即使作为皇帝都会觉得奢侈的特殊纸张。接下来是前隔水,又是一个题签,清朝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所写“晋陆机平复帖”。永瑆的书法造诣极高,是“乾隆四家”之一,与刘墉等并列。正文之前还有两则题签,分别为宋徽宗赵佶的泥金瘦金体题签“晋陆机平复帖”和宋高宗赵构“原内史吴郡陆机士衡书”。赵构的题签字有缺损,应是少了“晋平”二字。这两个题签下有宋徽宗“双龙”、“宣和”印。正文纸张上右侧有一方模糊的印章,失墨严重,依稀可辨是“殷浩”二字,他是唐末人,是如今可以追溯的最早收藏此帖的人。此帖正文是草书所写,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我是欣赏不来,我甚至觉得和我会写字前写得差不多,歪歪扭扭,丑陋不堪。先生和元先生却看得津津有味,面露欣赏之色。饶是以他们知识之渊博,所学之广泛,也不能完全确定帖子上这八十四字。他们讨论了一番,才确定内容大约是:“彦先赢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节年使至。男幸有复失,甚忧耳。舍子杨往,初来至,吾不能起。临西复来,威仪详时,举动成观。自躯体之恙也,思识梦之迈甚,执所恒与君。稍之闵凶,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然后是后隔水,又是各路名家的盖章之处,主要出自宋徽宗、张丑、梁清标、安岐、永瑆等。第一则题跋出自明朝董其昌,他给了此帖非常高的评价:“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第二则题跋出自浦先生的兄长,内容多为赞叹和感叹,他还引用了永瑆的《诒晋斋记》和题诗,算是弥补永瑆没有在此帖上留跋的遗憾。剩下除了印章,便是留白,没有其他内容。
等到元先生和先生看完,夫人的画也已画好,浦先生看完,赞不绝口:“画的好。张夫人你天赋卓绝,他日成就定然不在我之下。日后绘画方面若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夫人向浦先生鞠了一躬,“多谢浦先生。”
回去的路上,先生开心道:“以项元汴收藏之富,乾隆皇帝搜罗之广,都没能得到此帖。我是何等幸运啊,不能不说上天待我不薄。”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情绪由高兴转失落,“今我偶得《平复帖》,然我泱泱华夏何时能平复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