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发现女儿变得十分陌生了。
小雪以前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说话细声细气,被村里的孩子打了也不会吭声,连哭都是直掉眼泪,不像别的孩子会哇哇大哭。
吴氏两口子平常要种田,没空管小雪,只能拜托邻居李婶多照应。
李婶家有儿子,人高马大,他们家有什么好吃的,也会分点李家,指望着李大伟能护着点小雪。
然而,小雪死活都不肯喊李大伟哥哥,两人还打了一架。
别人家的女儿活泼可爱,会抱着父母撒娇,小雪既不羡慕,也不会撒娇。
她做事也勤快,脑子也聪明,心却像一块融不化的冰雪,几乎不和他们两口子亲近。
算命先生说她是个有仙缘的孩子,也许该送去仙门,造福苍生。
李婶也说,小雪的性子以后可能嫁不出去,还不如送出去,以后他们两口子生个孝顺儿子,继承香火。
毕竟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心肝宝贝,吴氏还是舍不得小雪。
去年腊月,他们带上街,小雪走散了,他们到处找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找了老半天,才发现小雪在卖对联的那家书斋里看书,并未走远。
她一点也不惊慌,还会对书斋的女老板笑。
村里的私塾不收女孩子,他们也没钱供小雪念书。
女孩子只要会女红,会做家务伺候丈夫,以后和婆婆相处好,才能过的安稳。
可是小雪连他们都不亲近,更不用说是别人家的婆婆。
两口子试探着小雪,“你是喜欢读书,还是喜欢嫁个好人家?”
小雪却说,“我想多认得几个字,以后卖对联。”
两口子一晚上没睡,思虑再三,便知道这孩子留不住。
别人家的孩子若是有零花钱,肯定是要买好吃的,买花衣服,小雪从来不要这些东西,连小孩子最馋的麦芽糖,都没有多大兴趣。
如今说的是想卖对联,恐怕还是想买书看。
的确不是个贤妻良母的性子。
若是他们有个三长两短,没办法养活小雪,小雪以后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他们到处托人打听道观,听说千里之外的太皓宗三年收一次徒弟,只要十五岁以下的,男女不限,有仙缘就收,如果孩子天资好,还送一笔银钱。
那位透露消息的道长说,“天资聪慧的孩子,自有主见。等她十岁的时候,你们再送来,太小了也没人照顾她。”
两口人子想了想,和小雪商量,小雪居然不信神仙。
小雪这么聪明,身子却比同龄人弱,如果生在富贵之家,定然是个受宠的小姑娘,可惜他们没钱供小雪读书。
她性子直,书被李大伟借走,便对李家没有好脸色,都不会像其他小姑娘撒娇讨回来。
她越是说真话,其他孩子便越是疏远她,哪怕不是她的错,别人也认为是她脾气不好,归咎于她。
李婶又是个牙尖嘴利的,没事都能说出花来,小雪根本不懂门道。
如果小雪长大一些,懂得反击了,也不是李大伟的对手,只怕会惹出大麻烦。
两口子一狠心,还是将小雪送去太皓宗。
也许仙门远离纷争,小雪更过得好一些。
小雪本来没有大名,接待他们的道长临时取了一个,叫风怜雪,说是希望小雪以后能生出慈悲之心。
吴氏不喜欢这个名字,听起来丧气。
但那是大师取的,她一个妇道人家也不好说什么。
孩子他爹还出了三十两的改名钱,小雪就顺利进了太皓宗。
孩子入了仙门,他们还在山下的客栈多待了两日,没听到小雪逃跑或者哭闹的消息,这才回来家。
没想到还不到两个月,这孩子就回来了。
李婶说小雪脾气变得更差了,也不会打招呼,见她摔倒了都不扶。
其他邻居说,小雪在门口坐了一下午,还有个十八九岁的男人陪在身边。
他们不知道男人和小雪什么关系,也没敢给送水。
反倒是李婶,听说了消息就跑过去追,跌倒了又骂小雪。
大家没看清小雪有没有动手,不过李婶最近又要借钱,想必是因为此事惹恼了小雪。
小雪如今站到她面前,模样白净了,脸上有肉了,不再像村里的黄毛丫头。
她穿着鹅黄春衫,梳着漂亮的发髻,带着花花绿绿的珠钗,像个大户人家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