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特氏轻轻摆手,打断了同治的话:“皇上,臣妾既是大清的皇后,自当为大清的江山社稷着想。留美幼童计划关乎我大清的未来,臣妾愿意将夜明珠变卖,以助经费之急。”
同治握住皇后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同治眼前待办之事繁多,却每每受制于财用之窘迫。若是有中央银行,搞个量化宽松,再发行国债就好。
第二日,在紫禁城的养心殿内,同治与恭王正商讨着留学事宜的具体办法。
恭王首先开口:“皇上,奴才以为,留学一事可以参考现有的办法。先在上海学习一年外语,适应西学,再赴西洋留学。幼童们平时寄养在美国家庭,周末则集中学习西书五经,以不忘本。”
同治点头,表示赞同:“六叔言之有理。这个办法既合时宜,又有经验可循,确实可行。”
然而,恭王面露难色:“皇上,招生问题仍是关键。容闳前年招生时遇到了不少问题,老百姓对此尚存疑虑。”
同治心中感慨,他心想,在现代,公派留学的名额都是抢手的,而在清代,居然招不满人。
恭王接着说:“皇上,臣建议,可以每年招收3.人,共招西年。集中在几个省份进行选拔。由地方官负责招人和考察,选拔出来的学生再送往上海学习。”
同治又接着说下一个话题,沉吟道:“六叔,自费留学的章程,朕以为可以全部参照公费留学的办法,但在费用需要自费。”
恭王点头回应:“皇上圣明,每年费用定为两千五百两,虽然与公费相当,对寻常百姓而言,确实偏高。”
同治叹了口气:“朕也知道这个数目不菲,但目前朝廷的财力有限,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同时,为了鼓励自费留学,朕决定,无论公派还是自费,十年内获得美国一流大学学位证的学子,一律赐同进士出身。”
同治接着说:“恭王,这件事就交由军机处拟定具体办法,然后明发上谕,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鼓励留学的决心。”
恭王领命:“遵旨,皇上。臣会立即吩咐军机处着手办理此事。”
同治微微颔首,随即又拿起一个折子递给恭王:“恭王,你再看看这个。”
恭王接过折子,只见是王文栋听说了留学赐进士出身,再次上书反对。王文栋上一个折子还未处理完,又来一个,同治心中不免有些生气。
同治问:“恭王,王文栋是不是有个儿子,今年多大了?”
恭王回道:“回皇上,王文栋的儿子今年十二岁。”
同治微微一笑,说道:“那好,他就是今年留美幼童的第一个学生。去了西洋,就让他当班长,负责管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