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太阳持续地洒在国公府上,映照着朱红色的廊柱和青石铺就的庭院。
府内的书房里,一炉青烟袅袅上升,书卷的墨香与檀香交织,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雅致的气氛。
朱重九,这位身穿常服、面带威严的朱家军统帅,此时正坐在书房内的一把宽大木椅上。
他目光如炬,审视着手中的军报,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战略问题。
书房的门轻轻推开,一道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正是未来的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刚处理完手头上要紧的军务,此刻以兄长的身份前来与朱重九商议军务。
朱元璋走进书房,见朱重九正在沉思,便轻手轻脚地走到他身旁,轻声唤道:“重九,你在想什么呢?”
朱重九抬起头,见是朱元璋,连忙站起身来,恭敬地行了一礼,道:“大哥,您来了。我正在思考如何对待绍兴的方国珍军队。”
朱元璋点了点头,走到书桌前坐下,示意朱重九也坐下。他拿起桌上的茶盏,轻啜了一口,缓缓说道:“方国珍乃是海上的豪杰,他的水师战斗力不容小觑。我们若是想要战胜他,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但此次是我们与他们合作,想必在杭州未成拿下之前,他不会与我们翻脸。”
朱重九闻言,点了点头,道:“大哥所言极是。我方才正在思考,我们是否可以让方国珍彻底加入我们,尊您为上,共同对付元军。毕竟,我们的敌人都是元朝的残余势力。”
朱元璋听后,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此计虽好,但方国珍不肯屈居人下,而且生性狡猾多变,我们必须小心行事。此外,我们还要防备他趁机发展壮大,对我们构成威胁。”
朱重九听后,赞同地点了点头,道:“大哥所言极是。我会派人暗中观察方国珍的动向,一旦有变,立即向您禀报。”
朱元璋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另外,我们还要加强长江的防线,让咱们的水师加大巡逻力度。而且方国珍的水师虽然强大,但他们在陆地上的战斗力却远远不如我们。我们只需要在海岸线布置少量的士兵防御即可。”
朱重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道:“大哥英明。我即刻派人前往前线布置防务,确保万无一失。”
朱元璋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道:“重九,你办事我向来放心。不过,你也要注意身体,不要太过操劳。”
朱重九闻言,心中一暖,道:“多谢哥哥关心。我会注意的。”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军务,朱重九见时候不早,便站起身来准备离开。
朱元璋见状,连忙站起身来,送朱重九出门。
在门口,朱元璋拍了拍朱重九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重九啊,你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小心行事。若是遇到什么难题,就来找我商量。”
朱重九听了这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大哥放心,我会的。”
朱元璋又嘱咐了几句,朱重九这才转身离开了书房。
而朱元璋站在门口,目送着朱重九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他深知自己能够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朱重九的大力支持。
朱重九离开朱元璋的府邸后就连夜骑马赶往前线,算算日子,方国珍的军队也应该集结完毕了,接下来就是联合出兵杭州了。
三日后。
晨曦初破,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朱家军十万大军已在杭州城外集结完毕。
远处,方国珍的水师也已在江边停泊,虽不与朱家军同路进攻,但他们的战船如同利剑般直指杭州城,昭示着此次围攻的决心。
杭州城墙巍峨耸立,历经风霜雨雪,却依旧坚固如初。
城墙之上,元军严阵以待,弓箭手、石匠、火油匠等各司其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攻击。
随着朱家军统帅的一声令下,攻城战正式打响。
只见数十架吕公车缓缓推进,这些巨大的攻城器械如同移动的堡垒,上面装载着撞木和云梯,士兵们手持盾牌,奋勇向前。
吕公车后,火枪手列成方阵,火绳点燃的瞬间,火枪齐鸣,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守军将士们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到,他们迅速反应,弓箭如雨点般射向攻城的士兵。城墙上的石匠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操纵着投石机,将巨大的石块砸向吕公车,试图破坏这些攻城器械。火油匠们则点燃了火油罐,投向攻城的士兵,一时间,战场上火光冲天,烟雾弥漫。
投石机在后方怒吼着,巨大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