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烟海录 > 第十章 ,痕迹

第十章 ,痕迹

省出时间来参与宴会,进行祷告来拓展人脉。在授课讲学方面也能将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博得一众学生的追捧与热爱。而人际交往方面也不似那些传统古板的学究冰冷不近人情的既定印象,几乎每个与他有过交集的人留下的都是称赞与褒美。

如果不是经莫奈校长和古铁雷斯的叙说,知悉了他在感情上并不和满顺遂,以及文档上几人坐实明证的他确实有赌瘾,并且抵触用数学进行分析推断,纯粹依凭直觉下注而经常输钱等证词,他真会以为对方是代神祇而行于人间的圣子那般无暇。

但就是这种性格方才造就了案件上的扑朔迷离,在他那个时代有句谚语,大抵是“受多大的赞誉,便要经多大的诋毁。”而诋毁隐忍不发就成心上积淀的毒,只要将人性想得卑劣一些,几乎每个人都有被“毒”唆使去摧毁看似无暇的韦斯利的动机。

取出怀表打开一看,从顺路乘车至警察厅,在档案室里翻起存档,时间已过去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五点五十分,距警察厅规定上的六点下班时间仅剩十分钟,张伟立时将散乱的文档在桌上整理好,来到只有一条走道之隔的后勤服务部前敲了敲门。

当里间传来声“请进”时,张伟方推开门扉。出于职业性质的原因,数道敏锐地目光俱是聚集于他,而那位受到指派的警员更是马上离开了办公桌的工位,来到张伟面前,并关上了门,问道:“莫雷蒂侦探,您是需要新的资料吗?”

“请问,迦琳先生还在吗?”年轻的警员点了点头,“据我所知,迦琳先生的马车还停放在外。”既然需要跟踪的目标暂未离去,张伟也就卸下了顾虑,专心应对着另外一个方向,“此前的文档我已收集好了,麻烦请再给我一份关于普雷斯顿大学,任副教授的人员名单。”警员道了声好,旋即回到档案室取出相应的文档交给张伟。

比起之前两个推论,有关于职位龃龉,同行相忌而造成杀业的层次与可能,实在属于一个比较低的范畴。但尽管如此,这种动机却是最明显与贴近现实的,由不得张伟不去细心排查一遍。普雷斯顿大学偌大的校园里,和韦斯利竞争有限教授职位的学者足足有九位,其中三人年龄较大,力气消减,基本能排除掉以编织线切断韦斯利颈项这种壮举的可能。而余下的六人,年龄区间基本都在三十到四十五岁区间,具备犯案的基础能力。

而当他翻开文档的下一页,张伟不由深深吸了口气,为了帮助案件侦查,学院方竟连这些内幕都吐露出来了吗。上面明确地写着:即将退休的在任教授分别有三人,其中两人出于年纪和精力问题,很难跟上进度,决定结束掉研究与教学的工作。一人出于身体问题,需要长时间地休养,加上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远,所以提交报告申请提前退休。

退休之后任名誉教授,不再占用普雷斯顿大学中固定的教授席位,校方则根据副教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两方面,进行排序递补。其中此次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图拉姆·韦斯利、维拉德·肖恩、安东尼·威廉姆斯,且他们的年龄都在三十到四十五之间。

张伟再往下看去,居于第四与第六的两位,正是此前那两位高龄副教授,他们的申请报告多是在几年前提交的,但碍于教学质量得下降和科研进度得不利,总是处于尴尬的陪跑状态。接连铩羽地挫败下,也就懒得再提交申请报告了,反正退休后荣誉教授的安慰和待遇总少不了。只不过,在强调公平的递补名单中还是会出现两人的身影。

而如此说来,排在递补名单的第五人——埃文·莫德尔,就有了充分杀害位于前列的韦斯利,来造就空缺晋升的嫌疑。警方俨然对不正当的职位竞争有过推想,为此特意邀请了这位埃文·莫德尔及后续的几人来协助调查,留下笔录。

但天才终归是孤独的,在这些笔录的副本中,不单存留下了自述,更引用了学院中随机抽查的学生教员的说法来旁证,俱是证明了韦斯利和这些人没有其他方面的冲突摩擦,彼此的关系只局限于点头之交的状态。不过这也难怪,韦斯利的母校在沃林瑞尔,来到普雷斯顿更多是为了那破格的待遇,以及学术研究后带来的地位。而就算想跨专业地进行人脉拓展,也犯不着接触这些副教授,恩师与教会有的是渠道来为他接触教授,荣誉教授,上流的贵族名媛铺路。

这种傲慢的姿态,说不定也是衍变成杀人的原因之一。但可惜的是,从自述和他人的证词里,名单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着不在场证明,其中一人是出差,在外地参与学术研讨会公干;三人常年定居在学校外,有公寓楼的宿管员及邻居作证;还有两人虽住在学校安排的内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