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21章 中庸之道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21章 中庸之道

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光武帝爱好经术,深谙中庸之道,并以此道化解了诸多矛盾,破解了一道道难题。

即位之初,光武帝根据谶文任命平狄将军孙咸代理大司马,众人都不高兴。

于是他就转而采取推举法,令推举可以担任大司马的人选。

群臣推举的结果有两个人选,即吴汉和景丹。

究竟怎样摆平这个关系,光武帝说:景将军是北州的大将,是大司马这样的人选,但吴将军有贡献重大决策的大功,又严惩了苗幽州(牧)、谢尚书,他的功劳大。

过去官制规定,骠骑将军的官职可以与大司马相互兼任。

于是任用吴汉为大司马,授任景丹为骠骑大将军。

这样以来二人及群臣都再没什么意见了。

在处理封建土地关系上,光武帝遵循的总原则是抑强扶弱。

对土地所有者,他的主导政策是:宽容而又略加限制。

在政治方面,他一方面采取给予大土地所有者政治权力,将其中的人才罗织到政权中加以管束;

另一方面,他通过树立典范,引导大土地占有者,寻求新的、温和的、道德型的管理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

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

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

东汉建立后,立即出动大军渡河南征。

首先是扫荡更始政权在各地的残余势力,然后集中主力镇压赤眉军。

建武元年八月,攻取洛阳。

这年十月,光武帝由河北至洛阳,遂定都于此。

建武二年春天,邓禹率部到达关中地区,趁赤眉军撤离长安到扶风的时机进入长安。

不久,赤眉军复还长安,击败邓禹军,迫使其撤出关中。

但这时赤眉军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关中地区的豪族地主结成营垒,负隅顽抗;

另一方面,关中又接连发生灾荒,粮草供应非常困难。

赤眉不得已再度撤离长安,决意引兵东归。

不料在东归途中陷入汉军的重围之中。

建武三年正月,光武以邓禹屡战败绩,乃命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代邓禹总统诸军;

又命邓禹率军与冯异会合,在崤山一带布防,狙击赤眉军。崤底之役,赤眉军大败,损失八万余人。

余众十余万人南走,在宜阳附近陷入重围。

光武“自将征之“,赤眉忽遇大军,非常惊震,乃遣刘恭乞降。

平定农民起义后,东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进攻南北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

从建武五年至十二年之间,陆续消灭掉渔阳的彭宠,南郡的秦丰,梁地的刘永,齐地的张步,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安定的卢芳和巴蜀的公孙述,重建统一的刘汉政权。

为了巩固新建的东汉封建政权,光武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措施。

释放奴婢、刑徒。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

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

光武帝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

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

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

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

除此之外,还规定禁止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比过去有所提高。

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光武下诏说:今天下灾害不断,百姓惶恐不堪,不如休养生息,让百姓喘口气。

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