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地邀请他们去汉朝传播佛教,两位高僧便随着汉朝的队伍来到了中原。
二僧把佛经和释迦牟尼的金像用白马驮到洛阳,汉明帝亲自迎接了他们,让他们住在专门接待宗教人士的鸿胪寺。
汉明帝请两位高僧来宫里给他讲解佛经,可能是思想不同的原因,汉明帝对佛经不是很了解,不过倒是很喜欢那尊释迦牟尼的金像,感觉它很像自己梦中的那个人。
公元68年,汉明帝命人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专门修建了一座寺庙,供天竺僧人居住。
因为那两位高僧是用白马把佛教驮过来的,因而这座寺被命名为白马寺。
东汉初年,匈奴发生内讧,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
南匈奴单于日逐王,为表示和汉朝友好,也改称为呼和浩韩邪单于,他们迁到河套和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交错居住在一起。
北匈奴仍旧住在蒙古高原。
北匈奴贵族经常带领骑兵进攻东汉的北方郡县,焚烧城邑,抢走人口和牲畜。
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白天关闭城门。
北匈奴还控制西域各族政权,征收很重的贡税,隔断西域和汉朝的交通。
西域派使者到洛阳,请求东汉政府派兵驱逐匈奴的势力,重建西域都护。
在汉光武帝时,由于内乱未平,没有力量征伐匈奴,车师、鄯善、龟兹等先后投降了匈奴。
公元73年,汉明帝决心解除北匈奴的威胁,扫除西域和东汉交通的障碍,他派窦固(窦融的侄子,汉光武帝的女婿)领兵出击北匈奴。
汉军从酒泉出塞,打败北匈奴,占领了西域东部的伊吾卢(今新疆哈密西南)。
为了联络西域,斩断匈奴的右臂,公元74年,窦固派班彪之子班超出使西域。
班彪原为隗嚣的部将,班彪离开隗嚣后,汉光武帝请他做了史官,整理历史。
班彪的儿子班固、班超和女儿班昭是他的助手。班彪死后,班固和班超都做了兰台令史。
班固专心在撰写《汉书》,班超却老想着从军打仗。
有一天,他愤慨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到塞外立功,怎能老闷在书斋里写文章!”
于是,他投笔从戎。
至于那《汉书》,就由班固和班昭继续完成。
班超带着三十六人,到了鄯善。
鄯善王表示脱离匈奴结交汉朝,对他们非常有礼。
但几天以后,鄯善王没那么殷勤了。
班超起了疑心,一打听,原来匈奴也派使者来了。
班超对手下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率领三十六人,趁夜袭击匈奴使者,把他和随从都杀了。
鄯善王知道后,又喜又怕,表示真心和汉朝交好。窦固向汉明帝奏明班超的功劳,汉明帝再派班超出使于阗。
班超到了于阗,同样是杀了匈奴的使者,迫使于阗王归附汉朝。班超又到了疏勒,废了亲附匈奴的疏勒王,疏勒也归附了汉朝。
窦固让班超暂时留在疏勒。西域各国和汉朝中断往来已有65年了。到了这时,又恢复了张骞那时的局面。
在这条通往西域各国的道路上,经常有使者和商人来往。
由于汉朝主要的出口商品是丝绸,所以这条道路又叫“丝绸之路”。
班超打通了西域,汉明帝就派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关宠为校尉驻扎在车师。
公元75年,北匈奴大举反扑,焉耆王和龟兹王帮助匈奴,杀了西域都护陈睦,耿恭和关宠各被围攻。
就在这时,汉明帝病死了。汉明帝30岁即位,在位18岁,享年48岁,死后葬于显节陵。
公元七十六年,太子刘炟即位,就是汉章帝。尊马皇后为皇太后。
汉章帝即位时已18岁,得知西域两将被围,即召集群臣商议,大臣们大多认为国中有大丧,不便发兵,独有司徒鲍昱认为:应当发兵去求援。
汉章帝听了鲍昱的话,派征西将军耿秉,领兵驻扎酒泉,而令酒泉太守段彭为大将军去救援关宠和耿恭。
鲍昱,山西长治市屯留县人。东汉司隶校尉鲍永之子。
饱昱历仕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三朝,位至司徒、太尉,是东汉初年比较著名的奉法守正,注意实绩的官员。
光武帝建武初年,他的家乡还不平静,上党太守戴涉听说他是鲍永的儿子,又很有智谋,便亲自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