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眷,张纮在半路上病逝,时年六十岁。
临终前,他给孙权留下了书笺,交给其子张靖代呈,上面说:“自古以来有国有家之人,都想修治德政来兴隆盛世,至于他们的治理,大多没有理想的结果。并非没有忠臣良将相辅佐,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好恶情感,不善于听取意见。人之常情是畏难趋易,喜好相同的意见而讨厌不同的意见,这与治世法则正好相反。
《易传》有言‘从善如登山,学坏如崩山’,是说学好不容易。君主继承数代相传的基业,凭借自然的趋势,掌握着驾御群臣的八柄权威,乐于做好做的事、听好听的话,无须向他人索求什么,而忠臣心怀难于进用的治国之术,说出逆耳的忠言,两者不能相互合意,不也是理所当然吗?
不合就会产生隔阂,巧言令色之人便乘虚而入,君主就会被假忠迷惑眼睛,贪恋小人的恩爱,于是贤愚混杂,长幼失序,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人情关系扰乱了正常的统治秩序。
故此圣明的君主醒悟到这一点,如饥似渴地寻求贤才,不厌其烦地接受忠谏,克制感情、减抑情欲,为了道义而割舍恩爱,在上者无偏颇错误的任命,在下者也就绝了非分之念。
您应当加以三思,忍受辱垢、掩藏锋芒,以成就仁义泽被天下的大业。”
孙权看了他的遗书涕泣交流。
陶谦的父亲,曾经担任过馀姚县长。
陶谦幼年时父亲去世,少年时以性格放浪闻名县里,十四岁时以布作为战旗,骑着竹马与乡里小孩子一起嬉戏。
他的同乡、曾任苍梧太守的甘公出门时遇见陶谦,见到陶谦的外貌不凡,于是叫上车来与他交谈,感到非常高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谦。
甘公的妻子对此非常愤怒,对甘公说:“妾听说陶家的孩子游戏无度,怎么能把女儿嫁给他?”
甘公说:“这个孩子外貌奇特,长大后必成大器。”
陶谦性格刚直,有大节,后来喜欢学习,先是考上诸生,在州郡为官,后被举为茂才,拜尚书郎,又出任舒县令。
在任时,陶谦的上级庐江太守张磐是与陶谦同郡的前辈,并且和他的父亲是朋友,因此特别亲近陶谦,但陶谦以屈从张磐为耻。
有一次,张磐和众人一同回城,陶谦因公事进见,结束后,张磐常私下邀请陶谦留下饮宴,而陶谦时而拒绝。
张磐又曾让陶谦起来跳舞,陶谦不听,张磐固请,陶谦起身跳舞,却又不转身。
张磐问:“怎么不转身呀?”
陶谦说:“不可转,转则胜人。”
由此宴会不欢而散,二人终成嫌隙。
陶谦在任清白,没有给人留下把柄。
一次祭祀灵星后,剩了五百钱,人们劝陶谦私藏,陶谦弃官而去。其后担任卢县令,迁幽州刺史,被徵拜为议郎。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北宫伯玉等率领羌胡进犯三辅,汉灵帝派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率军讨伐,皇甫嵩表请武将随行,召拜陶谦为扬武都尉一同出征,击败了作乱的羌人。
七月,皇甫嵩因先前得罪中常侍赵忠、张让,在他们的诽谤下被贬官削爵。
朝廷另委派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前往讨伐,张温请陶谦为参军,厚加接待陶谦,而陶谦看轻张温的行事,对他心怀不服。
等到退还后,百僚高会,张温向陶谦行酒时,陶谦当众侮辱张温。张温大怒,打算把陶谦徙到边地,有人对张温说:“陶恭祖本是因为才略而受到您的重视,而您因一朝醉酒的过失,不愿宽恕他,而将他远弃到不毛之地,让您深厚的待遇有始无终,这样四方人士怎会寄希望于我们呢?不如消除仇怨,对他待遇如初,这样您的美德能够传播到远方。”
张温听从他的建议,追回陶谦。
陶谦到后,那人又对陶谦说:“足下轻慢凌辱三公,罪是自己招来的,如今能受到宽赦,这是非常重的恩德,足下应该降心谦恭地向他道歉。”
陶谦说:“诺。”
那人又对张温说:“陶恭祖如今非常自责,想着改正自己的过失。他谢天子礼毕后,必定来到门前拜访。您应该亲自去见他,以此来安抚他。”
当时张温在宫门见到陶谦,陶谦仰着说道:“陶谦是向朝廷谢罪,岂是向您呢?”
张温说:“恭祖的痴病还没去除啊?”于是置酒款待陶谦,对他待遇如初。
中平五年(188年)十月,青、徐两州黄巾复起,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