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是铁饭是钢:开局成为厨师 > 第131节

第131节

了三天的沈卓刚躺到床上,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以为是服务员来送热水,沈卓穿着拖鞋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人高马大的男子,长着一脸络腮胡子,明显带着混血儿的特征。

“杨卫民?”沈卓稍一打量,认出了这就是上次在这家宾馆联系自己的中间人中俄混血杨卫民,后来到金安镇还是住的他姑姑家。

看到沈卓,杨卫民也是一脸惊喜,“沈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是啊,卫民,我都快不敢认你了,你这变化也太大了!”

沈卓对杨卫民的印象不错,特别是他姑姑和姑父,人特别实在,在那种贫苦的年代,把家里唯一一只鸡给杀了招待自己,让沈卓至今都记忆犹新。

这次来黑省,沈卓想了解一下这对夫妻的生活状况,看看自己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

第234章大展宏图

“沈先生,这次还是我负责带您过去。”杨卫民恭敬的说道。

“行,卫民,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沈先生,这次咱们还住在我姑姑家,您看行吗?”

“行,”沈卓拍拍杨卫民的肩膀,“还是你来安排。”

第二天,沈卓跟着杨卫民带到金安镇,杨卫民的姑姑和姑父对沈卓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特别是杨卫民的姑姑,拉着沈卓的手不停的说着感激的话,多亏了沈卓当年留下来的五十块钱和那些粮票,一家人才度过了后来的困难时期。

铁锅炖大鹅,沈卓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农家再次享受了一番东北特有的热情,

在杨卫民姑姑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沈卓在杨卫民的带领下前往边境线约定的交易地点。

交易很顺利,十一台机床钱货两讫,沈卓把机床塞进空间,和上次一样,打道回了红柳县城。

没有在红柳县停留,中午时分,沈卓在长途汽车站踏上了开往哈市的大客车。

两天后,风仆尘尘的沈卓回到机修厂,调了一辆卡车出来,沈卓在中途拉着一车机床直奔火车站,通过火车站的熟人把机床运上了火车,然后直接发向盛海市。

发完货,沈卓这次并没有跟去,拉着一台机床回了厂子,然后和林跃明以及别一个厂长负责人打了电话,让他们到车站收货即可。

把机床运到恒温车间,沈卓开始了自己宏伟计划中的第一步,拆卸机床熟悉机床构造。

主轴箱、进给箱、丝杆和光杆、溜板箱、刀架、尾架、冷却装置...最后只剩下一台铸铁机身。

最后,沈卓继续细分,把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全给拆了个稀巴碎...

如同疱丁解牛,把机床一件件细分到螺丝层次,一台机床零件铺满了十平米的地方。

望着满地零件,在沈卓脑海中这些零件如同活了一般,不停的优化重组.

在智慧果的效用下,沈卓对机床的构造可以说达到了非常精通的地步,而这台目前最为先进机床的缺点也开始在他眼中显露无遗。

一个小时后,沈卓有把握这台机床如果自己加以改进,精度和性能至少能提高百分之五十。

工业时代,无论制造什么东西,都离不开机床,而机床的精度与否,直接关系到所制造机器的性能是否优良。

在没有研究出数控机床和超精密机床的现代,精密机床已经是最先进的加工工具,极限精度能达到零点几个纳米。

精密机床的刀具都是用金刚石做成的,

之所以采用金刚石,是因为它是自然界最硬的材料,并且稳定性耐热性极高。

一般金刚石的车刀会有两个半径,一个刀尖的圆弧半径一般只有0.5mm左右,类似于一把铲子刃边长度,决定你一次能铲掉多少东西。

还有一个刀刃圆弧半径,这个就特别小,类似于铲子的刃边锋利度,这要用专门的刃磨机来磨。

以现在的技术和条件,最多只能磨到100纳米,但这根本无法满足沈卓的要求,必须在50纳米以内才行。

没有趁手的工具和仪器,沈卓只能自己想办法,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手工打磨。

手工磨制50纳米以下的锋片,这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但这对被智慧果改造过的沈卓来说,难度并不高。

机床的设计可以说是机床精度的灵魂,

在几十年后的后世,岛国机床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而且特别笨重,但它精度高耐用的优点是别的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