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114节 理科也很重要(3)

第114节 理科也很重要(3)

夏华温言细语道:“李时珍李神医,先生您肯定知道的,李神医早年也是走科举之路的,他十四岁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赴武昌府参加湖北省乡试考举人都落第,从而一心弃文学医,这么多年来,他不但救死扶伤无数,还著成了惊世骇俗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可以说,李神医的《本草纲目》这部书在医学发展史上的价值跟太史公的《史记》在史学发展史上的价值是平起平坐的,有了《本草纲目》,医学得以前进一大步,天下多少医士可以通过学习这部书而提升自己的医术继而救治更多的人,多少人会因为《本草纲目》而逃脱伤病的索命,实乃震古烁今、造福无极!先生,您说是不是?”

秦夫子神色肃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李神医虽不行仕途,但为国为民造福之功绩丝毫不逊于古今治世良相,我对他也是深怀敬意的。”

夏华笑道:“先生您看,李神医并未在科举之路上一走到底,但也实现了走科举之路的目的,并且超越了无数走科举之路的人,前程?这是不用说的,李神医或许不能因此而大富大贵,但他注定流芳百世、万众敬仰;为国为民出力?李神医为国为民的功绩顶得上多少个举人进士?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有很多种的,为国为民出力的途径也不止一条的。您说是吗?”

秦夫子呵呵一笑:“所以呢?那臭小子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搞那些花里胡哨、奇技淫巧的东西了?简直是胡扯!他搞那些东西跟人家李神医救死扶伤、编写《本草纲目》是一回事吗?他如果不走科举之路,去拜李神医为师学习医术,我也支持!但他搞的都是些什么劳什子?”

夏华正色道:“先生,《礼记?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由此可见,先辈诸贤是鼓励和支持探索天地万物的奥秘而获得知识的。人生于天地之间,岂能不明天地万物之理?我们现在是大明朝,生在大明朝,过的日子肯定好过夏商周秦等朝,为何?因为时代在不停地发展,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研究天地万物,发现物理奥妙,继而将其用于造福世人后人,比如,西汉之前,天地间可有纸张?秦始皇每日需要批阅竹简奏章一百二十余斤,如果把竹简换成纸,该多方便?还有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等,这些重大发明无不改变了世界,推动了时代的发展。然而,这些重大发明都是上天制造出来摆在天地间任人使用的吗?当然不是,而是一代又一代探索者研究出来的。由此可见,探索天地万物的奥秘是何等重要!先生,民屏从事的就是这项伟大的事业呀!”

秦夫子沉吟一下:“公玉,你此番话说得固然没错,但民屏搞的东西跟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实用型的东西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这就好像读书,读圣贤书、读市井话本,看似都是读书,但却存在本质性的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夏华笑了笑:“先生,您可知我们脚下的大地并不是一块巨大的平板,而是一个大球?”

秦夫子面露深邃:“这种说法我有所耳闻,据说是西洋学者们研究出的,但实在是匪夷所思,令人难以置信。”秦夫子并非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之人,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并且思想开明,源于西方的“大地圆球说”他听闻过,但半信半疑并且难以接受,因为这种说法对华夏人根深蒂固的、为之产生优越感的“天圆地方,华夏居中”世界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夏华轻叹道:“说起来这真是让我华夏无数学子汗颜惭愧,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洋有个叫希腊的古国有位名叫毕达哥拉斯的学者就提出了‘大地可能是个大圆球’的猜想,但想要证明大地是个大圆球,按照常规办法,得飞到很高很高的天上才能看清,但在毕达哥拉斯后大约三百年,西洋学者们就用特殊的办法确定了大地确实是个大球,六十多年前,西洋有位伟大的航海家叫麦哲伦,他带着一批船员驾驶着几艘大船从西洋一路向西航行,假如大地是平的,那他的船队到了大地边缘后肯定会坠入大海瀑布的万丈深渊,但事实却没有,三年后,一直一路向西的麦哲伦船队返回了西洋,铁证如山地证明了大地是个大球,因为只有球才会这样,船队绕上一圈还能回到原点。先生,我们必须承认,人家西洋学者在很多方面是超越我们华夏学者的。我们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别人比我们厉害的地方,我们就要坦然承认、虚心学习然后超越!孔圣人不是说过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秦夫子点点头:“你说的是…”

夏华接着道:“先生,西洋人为什么能取得这么重大的成就呢?根本原因就是他们重视探索天地万物的奥秘,不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