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229节 改稻为桑

第229节 改稻为桑

出门后半路上,夏华认真地思索着。

万历三大征已近在眼前,但这三场战争并非先后依次爆发的,而是同时爆发的,第一个爆发的是宁夏之役,爆发于万历二十年即明年的二月份,结束于同年九月份,持续了半年多;第二个爆发的是明倭高丽战争,爆发于万历二十年即明年的四月份,一直打到万历二十六年,前后持续了七年;第三个爆发的是播州之役,爆发于万历二十一年,但明政府和杨应龙当时并未全面开战,直到万历二十四年,杨应龙彻底反叛,明政府这才与之全面开战,断断续续一直打到万历二十八年。

从时间线上不难看出,万历三大征的顺序是这样的——

万历二十年二月,宁夏之役爆发,明军正打着,两个月后,明倭高丽战争也爆发,明军不得不两线作战,好在宁夏之役并未打成持久消耗战,四个月后,宁夏之役结束,明军全力参加明倭高丽战争,正打着,几个月后的第二年,杨应龙开始蠢蠢欲动,明军又不得不两线作战,打到万历二十六年,明军总算把倭军打出了高丽半岛,继而全力剿灭杨应龙,两年后,杨应龙被剿灭,万历三大征全部结束。

毫无疑问,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如果可以避免,肯定是避免的。这就好像主角打坏人,坏人像葫芦娃救爷爷那样一个一个上,主角一个一个解决,坏人一拥而上,主角就要歇菜了。

分析万历三大征的过程,夏华认为:

明军可提前发动宁夏之役,将其扼杀在襁褓里,然后没有后顾之忧地在高丽战场上全力对付倭军,同时安抚稳住杨应龙。明倭高丽战争是重头戏,是国战,肯定要全力以赴,不能节外生枝,如果明军在高丽战场上打得很好,杨应龙也会被镇住,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明军在高丽战场上打得很菜,杨应龙的不轨之心和胆子肯定会受刺激而膨胀,反而会促使他趁着明军精锐在高丽战场上时在国内发动反叛,帮倭人牵制住明军大量军力。

“我得尽快去见一下叶巡抚,再写份密信给老万。”夏华思量着。

“公子,眼看着快到中午了,我们不妨先吃个饭,然后再去码头吧?”赵炎在旁提醒道。

夏华回过神,看了看日头,笑着点头:“好呀!”

两人信步走进路边一家饭店,正是饭点时间,店里生意兴隆,客人熙熙攘攘,两人等了好一阵子才等到一张空桌子。

值得一提的是,夏华身边虽然只有赵炎一人,但保护他的人不止赵炎一个,足有十几个,其他人分散在他和赵炎前后左右,距离不一地混在人群里,就是俗称的便衣。夏华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向来十分重视,不干逞能冒险的事。

饭菜上来后,夏华和赵炎一起动筷子,一会儿,两个新进店的客人走到夏华身边,其中一人十分客气、很礼貌地道:“二位,在下和同伴无处可坐,不知能否行个方便、拼一下桌?”

“当然可以。”夏华笑道,说着让原本坐在他对面的赵炎坐到他一旁,并把两人的饭菜移过来空出半张桌子。

“多谢二位。”对方二人感激地拱手欠身行礼。

不多时,对方二人的饭菜也被店小二端了上来,二人边吃边谈。夏华虽然没有偷听别人谈话的爱好,但对方二人跟他同坐一桌,想听不见都难。

“怎么样?二叔,我没有夸大其词吧?这新安县是不是红红火火、连广州府城都不如?”二人里年轻的那个说道。

“是啊,真不敢相信,我前年来过这里,就一个普通的小县,没想到这夏知县上任仅仅一年多,就把这里治理得这么兴旺!”二人里年长的那个说道。

“那可不?人家夏知县是什么人啊?新科状元!天上文曲星下凡!能是一般的知县能比的吗?这大明港一建,这市舶司一开,哎哟哟,银子就像潮水一样哗啦啦地来!广州府乃至整个广东还有别的地方,多少有钱人正往这里跑?人说新安县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可不是虚话,二叔,机不可失啊!”

“我懂你的意思,我那几百亩地用来种庄稼虽然也能让我每年赚到不少,但按照你说的,全部改稻为桑,收益肯定会翻倍增加。”

“二叔啊,不枉我把你拽过来亲眼实地看一看,你可算是想通了!那些东洋人、西洋人最喜欢咱大明的啥?不就是丝绸么?丝绸从哪里来?养蚕来的!蚕吃什么?桑树叶!所以啊,你那几百亩地用来种水稻实在太浪费了!应该全部种桑树!养蚕!我去大明港那儿打听过了,市舶司卖给东洋人和西洋人的生丝、丝绸、丝织品那是供不应求啊!你有多少他们就收多少!夏大人为凑齐外商们下单购买的生丝、丝绸、丝织品,不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