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赵士祯的这个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直到清朝,华夏本土的火药工艺还在犯这个错,含硝量越来越高,很多高层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晚清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他就指出由于广东沿海地区空气湿度大、盐分多,火药很易受潮,加上火药密封不好,导致火药不能久贮,必须随用随造,这必然严重影响到实战。
“潮湿地区使用的火药要含硝量低一点,干燥地区使用的火药可含硝量高一点,这一点是火药配方比例的因地而异,另外,火药配方比例还要因器而异。”赵士祯向夏华示意另外一种明朝常见的火器,外观犹如长筒,正是明朝的火箭。当然了,这个时代的火箭跟后世的纯属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