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02节 宁夏之役(2)

第302节 宁夏之役(2)

燕京,皇宫。

看完手里的从宁夏镇飞鸽传书送达的急报,万历帝长叹一声:“果不出夏华所料!”

“是啊,陛下,”前来报告的骆思恭满脸惊叹和崇敬,“夏大人当真是料事如神!西北局势正如他当初预测的那般,出大乱了!”

“陛下请放宽心,”一旁的王安轻声道,“夏大人不但料敌先机,还已经给出平乱之策,只要朝廷按照夏大人的策略行事,平定宁夏之乱指日可待。”

万历帝点点头。

历史上,明政府对宁夏之役突然爆发毫无心理准备,因为这场叛乱的起因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原本是一群基层官兵哗变、兵变,结果因为哱拜选择加入而一发不可收拾地变成了一场叛乱和大型战争。眼下,由于夏华悄悄地“泄露天机”给万历帝,所以万历帝并不特别意外,另外,夏华只是告诉万历帝“西北地区可能会有叛乱”,并未说清楚究竟是哪个地方哪支部队哪个人,这是为避免“万历帝强力出手干涉导致历史大势发生重大变化”继而搅乱他的各种提前部署。万历帝在得到夏华“泄露的天机”后立刻密令锦衣卫加强在西北地区的暗中活动,带去大批信鸽设立了很多飞鸽站点,所以,宁夏之役爆发后,朝廷还没收到当地驻军的飞马传书急报,万历帝已经收到了当地锦衣卫的飞鸽传书急报。

“拟旨吧,”万历帝沉吟一下,吩咐道,“赐尚方剑予三边总督魏学曾,命其全权负责平定此乱,诏令甘肃巡抚叶梦熊火速前往宁夏协助魏学曾平乱,调大同镇副将麻贵率部即刻前往宁夏参战…”叶梦熊和麻贵都是夏华在向万历帝“泄露天机”时夹带私货推荐的,对此,万历帝没有不从善如流的理由,历史上,名臣叶梦熊和名将麻贵都在宁夏之役中立下了大功,发挥出中流砥柱的重大作用,除此之外,与麻贵齐名、并称“西麻东李”的李如松也参战了,也战功赫赫,但夏华没有向万历帝推荐李如松,因为李如松是辽东边军主将之一,明倭高丽战争马上就爆发了,李如松不能轻动。李如松和麻贵要是都去西北,高丽战争一开,这两位名将来不及奔赴高丽战场,麻贵既去西北,李如松得留守辽东准备对战倭军。

李如松不参加宁夏之役没关系,因为杨文可以顶替他,杨文的军事指挥能力或许不及李如松,但杨文麾下军队的战斗力要比李家军强得多,毕竟,杨文的杨家军是新安军的一支。

草拟完圣旨,万历帝忍不住一阵心疼肉痛,为银子。打仗就是烧钱,打倭国还有机会回本和大捞一笔,打西北那个穷地方的叛军只会赔本倒贴钱。虽然夏华在前年给万历帝赚到一百五十万两,在去年又给万历帝赚到三百万两加二百万两,两年时间,夏华给万历帝赚了足足六百五十万两,但是,谁会因为钱多就不在乎花钱啊?特别是万历帝这种嗜钱如命的主。

宁夏叛乱的消息传来,西北剧震,天下皆惊。

这年头的通讯、交通跟后世是完全没法比的,叛乱爆发后,明政府做出反应、魏学曾等人接到命令、平叛军队的调动、粮草物资兵器军械辎重的运输…没有一个月是根本不可能,而这一个月恰恰是叛军扩大势力、壮大实力的空窗期,宁夏镇沦陷后,叛军随即以宁夏镇为大本营,向周边地区展开野火般的攻击,河西四十七堡犹如纸糊泥捏,几乎个个都不堪一击,叛军一到,当地守军要么献城投降要么弃城逃跑,使得这些军镇城堡犹如熟透的葡萄般接连不断地被叛军轻取。

宁夏最北端,石嘴山,平虏城。

城头上,一名年约三旬、面目刚毅、英武不凡的将领手持一具单筒望远镜眺望着城南远处因为大批敌军正在赶来所以飞沙走石、灰土冲天的地平线,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继而又忍不住感叹道:“夏大人真乃神人也!幸好有夏大人…还有这个望远镜,夏大人真乃诸葛亮转世,竟能发明出如此奇妙的神器!”他满心充满对夏华发自肺腑的敬慕。

这名将领正是平虏城明军总指挥、宁夏卫参将萧如薰。

在萧如薰身后,平虏城全城一片热火朝天,正进行着秩序井然而严密的战备,口令声此起彼伏,脚步声震耳欲聋,军士们川流不息地奔跑着,有的赶往城头进入战斗岗位,有的押运兵器军械辎重,不光军人,满城百姓也都被动员起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挥汗如雨。平虏城是一座军城,规模不大,相当于内地一个镇子,但防御体系很完善,拥有厚重的城墙,明军修建这种军城就是为了戍边御敌,城中人口大致上分为三类,一是军人,二是军人们的家属,三是过来运送货物和做生意的商人,全城人口万余,军人三四千。——万余人口却有三四千军人,是因为这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