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宫。
“下官夏华,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进入殿内的夏华向万历帝行大礼。
“免礼平身。”万历帝喜笑颜开,随后吩咐同在现场的王安,“王伴伴,还不端一碗冰镇酸梅汤给夏驸马?”
“是!”王安急忙去取。
“谢陛下!”夏华一脸受宠若惊。
宁夏之役一结束,夏华就收到了万历帝通过锦衣卫秘密渠道给他的飞鸽传书,让他即刻动身先回延长县再回燕京,西北大局已定,万历帝急着跟夏华当面商议意义重大的高丽战争,反正夏华前往辽东上任辽东兵备道会经过燕京。夏华不敢懈怠,紧赶慢赶了一个多月,总算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燕京,随即就被传进了宫里。
“夏华啊,我们多久没见了?”万历帝笑呵呵地打量着夏华,“个子长高了,更魁梧了,还留起胡子了,嗯,不错,这样看起来更加成熟稳重了。”
夏华笑着回答道:“回陛下,下官是在万历十七年九月离京前往新安县赴任的,眼下是万历二十年七月,下官差不多有三年没见到陛下的金面圣容了。”他在说这话时稍微看了看万历帝,发现万历帝又胖了一圈,但红光满面、气色极好,看来,这近三年里,他过的不错。
“快三年了,嗯,时间真快。”万历帝稍微感慨一下,问道,“尧姬呢?”
“回陛下,公主已身怀六甲,不能赶路颠簸,所以还暂住在延长县,静养待产。”夏华从延长县去宁夏时朱尧姬就已经怀孕两三个月了,眼下肚子已经很大了,没法跟他同回燕京。
“没见到朕的小外甥,还真是有点遗憾呢!”万历帝笑了笑。
夏华也笑了笑:“陛下以后会见到的。”
两人聊完客套话开始谈正事,万历帝开门见山:“夏华,一切正如你所料,高丽战局的发展几乎步步都在你的预测之中,我大明王师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偏偏西南那边又出了变故。杨应龙的事,你知道吧?”
夏华点头:“下官当然知道。”
万历帝颔首:“因为哱拜在西北作乱,我大明王师入高丽作战的大计已经受到不小影响,刚把哱拜解决了,杨应龙又在西南蠢蠢欲动,似乎要成为第二个哱拜。朝中和西南那边有人主战征讨,有人主战安抚,你意下如何?”
夏华正色道:“回陛下,杨应龙割据一方、拥兵自重、作威作福、对朝廷长期阳奉阴违,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此人腹有鳞甲、图谋不轨,已成我大明心腹之患,朝廷安抚得了他一时安抚不了他一世,他早晚逆反朝廷。这种本性不善、欲壑难填的野心狼,喂是喂不饱的,只会把他喂得越来越壮、越来越危险,唯有出兵征讨,将其一劳永逸地铲除,西南才能稳定。”
万历帝若有所思:“你的看法跟四川巡抚王继光倒是不谋而合。”
夏华摇头:“陛下,王巡抚过于刚直,加上他低估了杨应龙的实力,所以认为朝廷只要一出兵,杨应龙就会土崩瓦解,这是不对的,下官当初曾在川渝求学,又与卢文秀土司之子卢泰关系亲密,所以对杨应龙的实力还是有所了解的,杨家在播州已是树大根深、尾大不掉,铲除他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万不可急于求成,加上西南官军武备松弛、战力低下,真打起来,官军很难速胜,甚至还会受挫,最终适得其反。”
万历帝蹙眉道:“那你的意思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夏华道:“打肯定要打,但不能现在就打,更不能现在就全面打,下官建议可跟杨应龙打一场局部战事,此役必须获得干脆利索的胜利,把他打痛、打怕,然后见好就收地安抚他,让他破财消灾并送儿子到京城为质,如此,就能更好、更长久地稳住他,等朝廷大军从高丽战事中腾出手来,再彻底地铲除他。”
万历帝点头:“这个策略无疑是最好的,只是,朝廷官军现在要集中力量对付东瀛倭奴,一时间恐怕抽调不出足够多的能打的部队前去对付杨应龙,万一打输,反而会让杨应龙更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夏华胸有成竹地道:“陛下,无需调动朝廷官军,派遣卢文秀和马斗斛的土兵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