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身边的好友、同为“加藤十六将”之一的赤星亲武刚要跃起来冲锋就被对方丢来的一枚手榴弹炸得仰面向后翻倒、半个身子血肉模糊、眼看着活不了了,“加藤十六将”之一的斋藤利宗先是感到不可思议,他难以置信赤星亲武居然就这么轻易地要死了?这怎么可能?赤星亲武可是一名武功高强、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高等武士,拥有两千五百石俸禄,不管是在天正九年的鸟取城之战、天正十年的高松城之战还是本能寺之变后决定丰臣秀吉和柴田胜家谁能夺取倭国天下权柄的贱岳合战以及后来在九州平定暴-乱中,他都是一马当先、勇不可当,大大小小数十战下来,被他亲手杀死的敌兵不下百人…这么一个猛人,难道不该在眼下和接下来的战斗中一如既往地威风八面、大杀四方吗?怎么会被对方一个小小的小型爆炸物就炸得眼看着即将一命呜呼?他一身的勇武还没有发挥出来哪怕一点点呢!他还没有大开杀戒呢!他甚至都没有说出荡气回肠的遗言,就这么一声不吭地、轻易地死了?就算死,他难道不应该是在力战杀死很多敌兵后身受重伤、血流满面但仍然屹立不倒并说出一番豪言壮语后再悲壮而凄美地死去吗?那才是英雄的死法呀!可…眼前是这么回事?就这么死了?死得这么低级和廉价?就跟普通的足轻小兵一样?
从晕头转向的惊愕中回过神来后,意识到赤星亲武真的就这么平平无奇地死了的斋藤利宗悲愤交加、狂怒不已,他两眼通红、嘶声嚎叫着挥舞着他的倭刀带着他身边的一二十个中下等武士和精锐足轻跃身上前投入了这场近身肉搏混战。以斋藤利宗的身份,受他指挥的部下肯定远不止一二十个,但眼下大雾弥漫,部下人数众多的军官是不可能像正常情况那样有效地指挥所有部下的,双方参战人员要么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要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战斗,比如斋藤利宗,他现在能有效指挥的部下只有他身边的、他看得见的这一二十个。
雾气中,斋藤利宗和他的部下们很快就狭路相逢一股李家寨战兵。
“杀给给!”斋藤利宗嘶吼着正要冲上前,但猛地发现对方不对劲。
跟斋藤利宗狭路相逢的是张纪虎。这场恶战爆发后,李家寨的唐仁槟、简熙佳、王崧、栾树文、史继泽、张纪虎等中高级军官都身先士卒参加战斗以鼓舞士气,因为近身肉搏混战除了比拼人命消耗外,还比拼军人们心头的那口精神气即士气,士气撑住,就能把对方压垮。
张纪虎在李家寨本可指挥数百人,但他眼下跟斋藤利宗一样,身边也只有很少的部下,比斋藤利宗的更少,区区十个而已,但张纪虎和他的十个部下并不是简单凑在一起各自为战,而是组成一个严格的阵型。
如果斋藤利宗知道曾在华夏东南把倭寇打得闻风丧胆的大明战神戚公,那他就会认出,张纪虎和他的部下们组成的阵型正是大名鼎鼎的“鸳鸯阵”。
鸳鸯阵是专门克制倭军单兵作战的阵法。倭兵惯用的冷兵器主要是长矛、倭刀、和弓,三者里,长矛相对普通,但倭刀和和弓都很精良,倭刀能一次性砍断十几支长枪的木质枪柄,在古代各国诸多冷兵器里,倭刀的锋利程度仅次于西亚的大马士革刀;和弓也极有倭国特色,长达八尺,比倭人还高,射箭时用脚踩住弓的末端将弓身立起发射,使用的箭以海芦为箭杆,以铁为箭头,形状犹如燕尾,全重二三两,杀伤力很强,在中短距离上中箭者无不立刻倒下。
为对付单兵战斗力很强且单兵武器精良的倭寇,戚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创造出了鸳鸯阵。鸳鸯阵可不是古典小说里诸葛亮的“八卦阵”那种带有玄幻色彩的东西,而是一种真真正正的实战阵法,类似于后世军队的班级基层士兵密切配合作战的小组战术。一般而言,一个鸳鸯阵由十一或十二个军士组成,还能演化出三才阵和小三才阵,不同位置的军士使用不同类型的兵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进退一致,比起纯粹的长枪阵,鸳鸯阵要复杂一些,但攻防兼备、严密灵活,让同一个阵组的军士们组成的这个战斗小团体的战斗力发挥到最大。
打仗不是打架,军人们在作战时非常讲究互相配合,绝不能逞匹夫之勇进行单打独斗,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鸳鸯阵把这一点展示证明得淋漓尽致。一个鸳鸯阵由十一或十二个军士组成,但一个鸳鸯阵的战斗力绝不等于十一或十二个军士的单兵战斗力相加总和,它能让这十一或十二个军士在战场上发挥出等于几十、甚至上百个军士的战斗力。
鸳鸯阵最适用的战斗模式就是眼下这种“大型的步兵近身肉搏混战”,如果用于打骑兵、炮兵,肯定不行。想要在实战中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