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71节 平壤之战(1)

第371节 平壤之战(1)

平壤所在的平安道往南的黄海道,道府海州城,倭军第三军团指挥部所在地。

军团指挥官黑田长政正在看着一封急信,信是第一军团指挥官小西行长写的并从平壤快马加鞭送来,信中,小西行长告诉黑田长政:

根据可靠情报,明国皇帝和明国高层们虽无意为高丽而与倭国全面开战,但出于唇亡齿寒考虑,也不愿坐视高丽尽皆落入倭国之手,所以,明国朝廷打算派遣一支二万五千人的精锐部队有限地进入高丽援助高丽军对战倭军,他们的计划是,以这二万五千人的精锐部队与倭军展开一场大战并大获全胜,继而挟胜利之威,逼迫倭军全面退出高丽或起码退出高丽北部,以后,明廷默认高丽南部是倭国的新领土,高丽北部则给高丽人复国并充当明国防备倭国的缓冲区,这场关键之战就是平壤之战,如果此战是倭军大获全胜,明廷上下深受震动,必定彻底放弃援救高丽,坐视高丽全国尽归倭国,再在鸭绿江边设立防线。因此,此战至关重要,对倭国来说,只能赢、不能输。倭军必须打赢此战并且最好全歼这二万五千明军精锐,以此震慑明国皇帝和明国朝廷。目前,平壤一带的倭军除了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还有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但还稍显不足,希望黑田长政率领第三军团全体出动,尽快赶来增援作战,合三个军团之力全歼这二万五千明军精锐,一战定乾坤。之所以请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助战,是因为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军团距平壤地区较远,赶不及,黑田军团最近。

看完小西行长的信,黑田长政陷入沉思。

毫无疑问,小西行长的请求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他还反复强调这场平壤之战的重要性,于公于私,黑田长政都应该率领第三军团北上助战,然而,黑田长政心里存在另外一个心思。

在跨海参加这场高丽战争前,黑田长政向他父亲辞别,他父亲暗示他:不要逞强出头,要会“灵活变通”,如果敌人很弱,就正常打,如果敌人很强,就必须想方设法地明哲保身。

黑田长政的父亲名叫黑田如水,正是丰臣秀吉的“谋主”。

黑田如水号称“倭国天下第一军师”,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手段,善用奇谋诡计,是辅佐丰臣秀吉统一倭国天下的最大功臣、第一智囊,甚至被一些倭人称为“东瀛的诸葛亮”。对丰臣秀吉的“先吞并高丽,再进攻明国”对外侵略计划,黑田如水是坚决反对的,在反复劝诫无效后,无可奈何的他索性提前退休了。

退休了,不代表两耳不闻窗外事,隐居田园的黑田如水一直在密切地关注着这场战争。

倭人称黑田如水为“东瀛的诸葛亮”,这个外号显然太抬举他了,诸葛亮的舞台比黑田如水大得多,并且诸葛亮不但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发明家、文学家,岂是黑田如水能比?最重要的是,诸葛亮是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忠臣,终其一生一直对蜀汉政权赤胆忠心,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不臣之心,黑田如水则不然。

作为一个智者,黑田如水很清楚丰臣秀吉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是在自掘坟墓、自取灭亡,他此时思考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还有这场战争以倭国失败而结束后的残局,他已经预测到了:此战,倭国胜算不高,很有可能失败,丰臣秀吉政权必会随之垮台,接下来,倭国将会再度陷入群雄割据争霸的战国时代,到时候,他黑田如水怎么办?是辅佐丰臣秀吉的继承者收拾残局、稳住丰臣家的江山?还是…自立为王、逐鹿天下?在反复思量后,黑田如水选择后者。

黑田如水选择第二条路,一是丰臣秀吉并无亲儿子,丰臣秀吉曾有两子,但都夭折了,目前被他指定的继承者是他的外甥和养子丰臣秀次,但既是外甥、养子,那正统合法性就很不足,难以服众,二是黑田如水环顾倭国群雄,自认为无人能在智慧谋略上超越他,既如此,倭国的天下既能姓丰臣,为何不能姓黑田?

原先历史上,黑田如水在倭国输掉明倭高丽战争、丰臣秀吉气急病死后就是这么干的。丰臣秀吉死后,丰臣家政权分裂为两大阵营,一派以石田三成为首,另一派以德川家康为首,当两大阵营剑拔弩张、准备开战时,黑田如水也在不动声色地积攒力量,他散尽家财、招兵买马,组建了一支近万人的军队,他已经预测到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将会决裂,他黑田如水则会趁势而起,成为第三股势力,到时候,石田、德川、黑田,三家三分天下,他很有把握能在接下来的“三国鼎立”中领导黑田家击败石田家和德川家,最终一统倭国建立黑田政权。

然而,黑田如水千算万算,终究人算不如天算,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