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朝堂之上长久不倒,一个高官,如何在波诡云谲的政坛上长久不倒?靠功劳、资历、威望、人脉、君王的宠信?都不够,实力才是根本。严嵩、张居正、魏忠贤,他们的权力大不大?个个都是权倾朝野的权臣,但皇帝真要办他们,他们立刻就垮-台了,因为他们的权力是依附于皇权的。“李尧臣”必须在高丽朝堂上掌握着非常大的权力,从而可以左右高丽的时政国策,但这样的权臣又注定会成为高丽王的眼中钉,权臣想让皇帝、君王根本不敢“动”,唯一的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根基、地盘、势力、武装力量。试想这么一个权臣:他不但在朝堂之上身居高位要职,还在国家的某个地方占有一块属于他、就是他的私人小王国的地盘,拥有他自己的土地、财源和军队,皇帝敢“动”他吗?
这样的权臣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权臣,还兼具军阀的性质,已经是藩王了。
根据夏华的指示,刘企要起码拿下全罗道,让这个道成为以后的高丽大权臣“李尧臣”在高丽地方上的私人地盘。全罗道面积两万余平方公里,约占高丽全国十分之一,虽然不算太大,但却是高丽比较富裕、人口比较稠密的几个道之一,好好经营治理,加上夏华这个“幕后大老板”的输血,全罗道以后必然会是高丽八道里最富强的一个。
锦城大捷不但改变了南高丽的战争局势,也与北高丽随后诞生的平壤大捷一起改变了全高丽的战争局势。倭军九个军团,第九军团全军覆没,第二军团近乎全军覆没,第三军团损失一半,另外六个军团都基本上完好,但总体而言,倭军已累计损失三万六七千人,战死多个军团正副指挥官和大名。消息传来,倭军上下震撼惊骇不已。
接到捷报的高丽朝廷自然是欢声雷动,深感扬眉吐气、振奋鼓舞。
“好,好啊!”心情可谓“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李昖激动得手舞足蹈,“锦城大捷真是震古烁今、彪炳史册!一口气打垮倭军一个军团、消灭两万多倭兵,还打死该军团的指挥官、丰臣秀吉的心腹爱将加藤清正!好啊!真是太好了!这个加藤清正,是倭国名将、倭军悍将,此次倭寇入侵,此獠可谓倭寇急先锋,一路从庆尚道打到咸镜道,并且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双手沾满寡人子民的鲜血,如今被我高丽军成功击毙,真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大快人心!”他越说越开心,深感快意至极,忍不住仰天大笑。
现场的大司宪郑澈趁机进言道:“殿下,此次锦城大捷虽有明朝军队参战,但绝大部分功劳还是我高丽军立下的,先有李尧臣的军队正面力战加藤军团致使其死伤惨重、元气大伤,后有权栗的军队灵活机动侧面迂回截杀加藤军团残部并阵斩加藤清正本人,终使此大捷横空出世,可以说,明军的作用只是锦上添花,没有明军参战,我高丽军也能获得此大捷,殿下,由此可见,我高丽军的战力其实是十分骁勇强悍的,如果兵器军械一样,甚至不会逊于明军。”——高丽的“大司宪”官职源于华夏唐朝,是司宪府长官,相当于御史大夫,负责监督百官。
李昖听得出郑澈的言下之意:“郑爱卿,你的意思是…”
郑澈道:“恳请殿下允许前线的我高丽军将领在捕获到战机时可自主出击,如此,一能加速我高丽早日获胜,二可让明朝不过于小觑我高丽也。”
李昖陷入沉吟,他内心摇摆起来。
郑澈的提议跟尹斗寿的如出一辙,因为他们俩是同一个党-派的,都属于高丽“西人党”。
高丽太平了二百年,朝中官员们整天吃饱了撑得没事做,因为太闲了,所以便搞起了党-争并且越搞越过火,把精力和时间都耗在内斗上,一开始分为两大派,分别叫“东人党”和“西人党”,对掐了一阵子后,东人党又分裂成了“南人派”和“北人派”。领议政即宰相柳成龙便属于南人派,尹斗寿和郑澈都属于西人党。
郑澈坚定支持尹斗寿的“高丽独立思想”,一来,他也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二来,他不但是高丽的高官,还是高丽的大才子、著名诗人,他是三十年前高丽科举状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丽语的发展,除了公文,他从来不写汉字,坚持用韩语文字写作。万历帝要求高丽在此战后“人人写汉字、说汉语”,这自然空前地刺激到了郑澈的神经,所以坚决反对。
“殿下,请您对我们高丽军队有信心并下定决心吧!”郑澈催促道。
李昖没吭声,但没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