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99节 汉城大战(1)

第399节 汉城大战(1)

“都看到了吧?”开城的明军中军大帐里,一身戎装、不怒自威的李如松目光炯炯地扫视着集结在现场的一干明军将领,“诱饵不光有我,还有夏大人、夏驸马,你们说我们俩为啥敢去孤军深入?狂妄自大?自投罗网?当然不是!而是我们俩都坚信不疑——”他猛地提高声音,正颜厉色地大喝道,“此战,我大明王师必胜!”

“我大明王师必胜!”热血沸腾的将领们一起放声大喝,声振寰宇。

“时不我待,出发!”李如松意气风发地大手一挥,“各部依令而行!”

“喏!”众将应声如雷。

或许有人会问,夏华干嘛真跟李如松一起出阵?倭军又不认识他,估计也没机会杀到他跟前看个清楚,那他完全可以找个人作为替身打着他的旗号跟李如松一起出阵嘛。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别忘了,夏华用替身代替自己可以骗过倭军,却骗不了明军自家人,他本人真的出阵,明军将兵们就会深信不疑:此战,我们肯定能打赢,要是打输,李提督和夏驸马第一个没命,他们如此“肆无忌惮”,自然是稳操胜券。这样,明军的必胜信念和士气才能激发到最大。一支军队个个心怀必胜信念并且士气旺盛高昂,这是取得胜利的必备条件之一。

冬天的天亮得比较晚,就算到清晨,仍然黑沉沉。李如松和夏华带的诱饵部队于凌晨时分出发,出开城前,队伍里的官兵们都大块吃肉地饱餐了一顿,并且每人还分到半碗好酒,肚子吃得饱饱的,加上半碗好酒下肚,官兵们人人浑身如火。

小西行长对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石田三成等人声称李如松身边只带了三千人马,实际上不止,有五千多人,当然了,三千人五千人,差别不算太大,况且,战事一开,倭军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算发现李如松带的人马比预想中的多出近一倍,也没法临阵鸣金收兵了。李如松的这五千多兵马里,包括三千女真骑兵和两千李家的家丁私兵。此次高丽战争,建州女真出兵一万,包括五千骑兵和五千步兵,其中,两千骑兵去参加锦城之战了,三千骑兵和五千步兵在李如松身边,五千步兵被李如松交给杨文指挥,三千骑兵被他亲自率领参加此战。

正如先前说过,此时的女真军还没有骑兵化,以步战见长,女真军的骑兵其实就是“骑马的步兵”,比起野地冲锋,他们更擅长跟步兵一样下马近距离地使用强弓重箭、长矛长枪大刀作战。这三千女真骑兵在装备上也得到了补充和加强,都头戴铁盔、身穿辑甲,配备的武器是弓箭、长矛、腰刀。

也正如先前说过,火枪和骑兵天然“不太兼容”,骑兵们骑着马用火枪射击,既打不准又装填麻烦,下马用火枪射击,骑兵就退化成步兵了,虽然三眼铳、新安骑铳有一定的弥补作用,但也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使用三眼铳、新安骑铳的骑兵在“啪啪啪”三弹射出后还是要用冷兵器作战的,所以,给这三千女真骑兵临时装备三眼铳或新安骑铳是画蛇添足,一来,他们一时半会用不习惯,二来,他们的强弓重箭在近距离上的杀伤力不逊于火铳枪弹,并且射速更快。

跟这三千女真骑兵相比,那两千李家的家丁私兵装备更好,头盔和铠甲都以精钢打造,即轻便灵活又防护力理想,配备的武器是火枪、长枪或马槊、腰刀以及作为辅助替补的弓箭。女真军用的弓是清弓,这是后世的叫法,此时叫大梢弓,在九边也叫开元弓,弓力强、破甲效果好但射速慢,适合步兵用,骑兵不方便用,因为在马上难以拉开,与之相对的是小梢弓,弓力稍弱、破甲效果不佳但射速快、抛射距离远,内地明军多用这种弓,步兵和骑兵都能用,因为在马上拉得开,所以是明军骑兵普遍使用的马弓。这两千李家的家丁私兵用的就是此弓。

不管是李家的家丁私兵,还是女真骑兵,穿的都是铁甲或辑甲,没穿板甲,因为板甲是重骑兵穿的,而重骑兵的主要敌人是敌方骑兵。面对倭军的铁炮众,就算穿板甲也挡不住,反而笨重,还不如穿相对而言轻一些的铁甲、辑甲以提升速度和机动性,不过,李如松根据夏华的建议,让部队多带了一些棉纸软牌以抵御倭军火枪的铅弹。

除了盔甲、火枪、冷兵器,诱饵部队还特地带了一些轻型的虎蹲炮、虎威炮用于野地防御战。近代欧洲战争有一项很重要的经验:火炮太多只会拖累全军速度,影响全军机动性。历史上的碧蹄馆之战中,倭军至少缴获了明军三门大将军炮,都是因为道路泥泞跟不上骑兵部队所以落单继而被缴获了。大将军炮是锻铁炮,相比同期欧洲军队的野战炮已经算轻的了,但在实战行军中还是跟不上骑兵。

除了这三千女真骑兵和两千家丁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