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441节 上下一心的明政府

第441节 上下一心的明政府

原先历史上的明倭高丽战争第一、第二阶段之间,明倭两国曾进行过议和谈判,并且得到了包括兵部石尚书、首辅赵志皋、蓟辽总督顾养谦在内的明政府很多高层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赵首辅、石尚书、顾总督等人之所以如此“主和”绝非他们惧怕倭国或认为本国打不过倭国,他们的“主和”可不是求和、乞和,而是试图以成本更低的方式结束高丽战争,促使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明军进入高丽作战的耗费实在太大了,比起倭军,后勤不济才是明军最大的敌人,同时,高丽境内瘟疫爆发流行,导致大批明军官兵、战马病倒病亡,继续打下去确实太吃力,西南的杨应龙又蠢蠢欲动、图谋不轨,明军需从高丽前线班师回国对付杨应龙,另外,明军在碧蹄馆之战中遭到失利,这也动摇了明政府很多高层的主战决心;——其实明军在碧蹄馆之战中所受的损失并不太大,但明政府里一些蓄意打击李家、借题发挥的大臣官员故意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硬是把碧蹄馆之战说成了一场明军伤亡好几千甚至上万的大败仗。

二是明政府压根就不知道倭国方面的真实条件,严重地低估了丰臣秀吉的胃口和野心。丰臣秀吉开出的那些条件个个“过分无比”,包括明朝要嫁公主给倭国天王,明朝要让高丽割让南部四道给倭国,以致于负责谈判的沈惟敬、小西行长没敢对明政府实话实说,这两人胆大包天,合起伙来在明倭两国高层之间坑蒙拐骗,还伪造了“丰臣秀吉愿向大明天朝投降”的《关白降表》。明政府上下看了后:哎哟,人丰臣秀吉都愿意投降了,那还打啥呢?于是很高兴地接受了丰臣秀吉的“投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政府给丰臣秀吉的三项条件——

第一,大明天朝接受丰臣秀吉的投降,还可以册封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在受封后必须下令倭军全面退兵;

第二,大明天朝只册封丰臣秀吉,不给赏赐,丰臣秀吉不准向大明天朝索要好处;

第三,倭国和高丽重修于好,并且倭国承诺以后不得再侵犯高丽。

看了明政府的这三项条件,沈惟敬、小西行长一边浑身上下冒冷汗一边心里暗暗叫苦,他们知道他们的这场大骗局已经越玩越大、彻底没法收场了,骑虎难下的他们只得硬着头皮能糊弄一天是一天,对明政府表示“丰臣秀吉肯定非常高兴接受这三项条件”“绝对没问题”。完全被蒙在鼓里的明政府以为这场战争已经通过和谈而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继而大张旗鼓地派出一个使团前去倭国册封丰臣秀吉。

明国使团正使名叫李宗城,这位仁兄是明朝开国元勋李文忠之后,他原以为这项出使倭国、册封丰臣秀吉的任务只是一次公费出差,结果到釜山后,他跟当地的倭军将领们有了深入接触,终于知道了事情真相,当即吓傻了眼,人丰臣秀吉是要跟明国和谈停战并开出了多项很不客气的要求,明政府却以为丰臣秀吉投降臣服了,还要去册封人家,身为使团正使的他跑去倭国岂不是肉包子打狗?吓得魂不附体的他连夜就翻墙逃掉了。明政府得知此事后仍然没有发现不对劲,只感到莫名其妙,正使跑了,就让副使顶替上,使团继续东渡去倭国。

明国使团到了倭国后,误以为明政府全盘答应自己要求的丰臣秀吉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很高兴地接受了明朝“赏赐”给他的金印和冕服,然后听到万历帝颁布给他的圣旨里封他为东瀛国王时,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要求和明政府的回应完全是驴头不对马嘴,纸里包不住火,沈惟敬和小西行长联手撒的弥天大谎在这一刻彻底地露馅了。勃然大怒的丰臣秀吉随即驱逐明国使团,并要处死小西行长,幸得旁人求情,小西行长才捡了一条命,至于沈惟敬,他的运气就没这么好了,回国后被逮捕下狱然后被斩首示众,次年正月,丰臣秀吉再度发动战争,明倭两国再度大打出手。

以后世的角度看,明倭的这场和谈简直就是一场闹剧,充满各种令人啼笑皆非、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哪像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倒像小孩子过家家。

如今,因为夏华,明倭的这场和谈没有那些波折和戏剧性,虽然明政府仍有很多高层希望通过和谈方式结束战争,但他们的主张从一开始就被事实给否决掉了,因为明政府上下从一开始就知道了丰臣秀吉开出的和谈条件,历史上的沈惟敬和小西行长联手撒下弥天大谎欺骗明政府,眼下这两人都受控于夏华,自然不会、也完全没理由再干出这种事,如此一来,明政府上下震惊无比,继而群情激奋、破口大骂:

“岂有此理!这丰臣秀吉实在太狂妄了!简直是不把我大明放在眼里!”

“我大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