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结束了,下一场战争又箭在弦上,等着高丽境内的明朝官吏将兵们去做的事自然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高丽战争虽然是在今年七月初结束的,但高丽的战后重建在去年底就展开了,除当时还在倭军手里的庆尚道,高丽另外七道的战后重建早早便已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全面展开,如今收复了庆尚道,把另外七道的措施和经验照搬付诸即可。
战后重建主要是高丽朝廷的事,明方不怎么掺和,但高丽方有几件大事跟明方是息息相关的,首先是驻兵权,根据双方协定,高丽方允许明军在汉城、平壤、义州、仁川、釜山、蔚山等要地永久驻兵,这一点已化为现实,以上重要地方的郊野在双方协商后被高丽方划出一块块专用地区供明军修建兵营和军事基地,从此以后,高丽国的这些地方都会有明军驻扎;
然后是那些军屯区,明军在高丽境内先后累计设立了大大小小一百多块军屯区,包括刚刚被收复的庆尚道境内,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平壤平原、载宁平原、汉城平原、金海平原等高丽境内主要的较大的平原,大者几万亩,小者也有上万、数千亩,总计几百万亩,大量的高丽民众在这些军屯区内分到了土地、有了新家,高丽朝廷官方对这些被明军控制的军屯区是无权过问和干涉的,因为这些军屯区相当于“租界”。明方向高丽方承诺,五年内,明军会把这些军屯区全部无条件地归还给高丽方。
军屯区可以还,但被夏华控制的全罗道和咸镜北道是不会归还的,前者会永久半独立,后者会永久被租借。
高丽租借给明方的领土还有济州岛,此岛跟明军不久前先后攻取的对马岛、隐岐诸岛、佐渡岛一样,都是明国对付倭国的重要海上基地,特别是济州岛和对马岛,此二岛在高丽和倭国之间,登陆倭国本土的明军必然要以此二岛为跳板。结束高丽战争后,明军没必要再在高丽境内保持十几万兵力了,全军分批放假回家探亲,然后二三万人驻守汉城、平壤、义州、仁川、釜山、蔚山等要地和那些军屯区,主力移师前往济州岛、对马岛、隐岐诸岛、佐渡岛,大部分去前两处岛,展开针对性的训练,为登陆倭国本土做准备,少部分去后两处岛,严防当地被倭军夺回,前两处岛是进攻性的,后两处岛则是防御性的,明军正在当地大兴土木地修建着水陆军事基地。
大胜之后,明军上下自然是喜气洋洋、兴高采烈,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通过这场战争发了一笔,明政府有钱、万历帝有钱、李家有钱、夏华有钱…所以参战的明军官兵们基本上没遇到拖欠、克扣军饷的事,银子都结结实实地发了下去,光是基层普通士兵,口袋里少者几十两多者上百两乃至几百两,足以令其及其家人们过上十年八年甚至一二十年好日子了。有了银子又有了假期,出生入死后日思夜想亲人、家乡的官兵们如何不兴奋激动?更别说数量相当多的明军官兵来时还是光棍,回老家时都带上一个高丽媳妇了,甚至媳妇的肚子都已经大了。带着银子和媳妇回老家风光,虽说距衣锦还乡还有点距离,但也差不多了。
活着的明军将士们会得到他们应得的,那些献身捐躯的明军将士也不会被遗忘或忽略。明军在高丽战场上累计伤、病、亡一万八千多人,其中死亡约一万人,他们的遗体多被就地集中安葬,设立一座座英烈陵让他们得以安息长眠和英烈祠让他们得到世人、后人们的祭奠、供奉及纪念,他们的家属如果希望把遗体运回老家安葬,都会得到妥当安排,费用全部报销——战争期间,阵亡官兵的遗体肯定没法运回国内老家,不具备那个条件,战后可以,只是,遗体大多已化为骸骨了——阵亡官兵家属会得到重重的抚恤,家中还会得到减轻或免除赋税若干年的优待。
那些因伤病而致残的官兵同样会得到重重的抚恤。除此之外,在夏华的主持下,明军特地成立了一个“搜寻失踪英烈的基金会”,永久性地存在,专门负责持续搜寻失踪的官兵,并对高丽当地人悬以重赏,鼓励他们协助搜寻失踪的明军官兵,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竭尽全力地不让为国流血牺牲的华夏好儿郎倒卧在无人问津的荒山野岭得不到安息长眠。
靠明军打赢这场保家卫国战争后,高丽军也松了一口气,但他们远没到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地步,现役的高丽军官兵跟明军一样分批放假回家探亲,放假完重回军营,并且各部继续招募新兵,夜以继日地严加操练,训练他们的教官大部分是明军调来的基层军官和老兵,个个战斗技能过硬并且实战经验丰富,训练方式也完全照搬明军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丽军的战斗力。
倭军在这场高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