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特战雷霆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澳国的建设潮

第三百二十三章 澳国的建设潮

,只能先依靠炎黄人自保。

棉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缴获的武器完全能满足暂时国防的需要。

未来可以从自治区再购买先进武器武装专业化的军队。

想好这些后,徐磊拟定几套班子,一套城市管理的班子,一套铁矿勘探开发和冶炼的班子,一套铝矿勘探开发和冶炼的班子,一套稀有金属勘探开发和冶炼的班子,一套农业开发的班子,待十万人到来后将人员先安排在东部和南部沿海,选用几套班子成员。

她们三万多人还要照顾到三个地方,要对各个地方进行理顺,并且做好机动防卫工作。

按照刘浩的设想,几年后可能会爆发世界大战,那时候能不能保住现在的胜利果实,现在的管理尤为很重要,所以,这几年还是不能懈怠,即便这些士兵都结婚也不能都退伍,还要按照刘浩的要求发展成职业化的军队。

当新的接班人培养完毕,才能将他们送入社会。

按照刘浩的想法,徐磊要对移民来的十五岁的孩子进行特战培训,三年时间足以让他们掌握所有特战知识,形成战斗力,到那时,这些特战、伞兵和海军陆战队员就可以逐步回到社会。

他们将担负起城市、矿产资源的管理任务。同时作为备用兵源,随时可以参加保卫战斗。

徐磊将司令部设在墨尔本,这里是一个天然的港湾,特别适合训练士兵,向内有多条公路,外出直接出港,很容易保卫港区内的军用舰艇。

达尔文港是矿石的主要出口港,同时也是国内来的人员的分配处,因为和当地的语言不通,徐磊准备将他们安排在东部和南部学习当地人的谋生手段,一边寻找工作机会,一边熟悉和当地人进行沟通。

在东南这些地方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土地,以农业为主的炎黄百姓很容易融入当地生活。

在矿场开发过程中,逐步将他们移居到矿场的居住区,作为产业工人,适龄儿童就地上学,徐磊考虑以后教育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官方语言就是中文。不会中文的官员给一定的时间学习,在三个月不能用中文对话的,就地免职或解除劳务关系。作为服务的正府连官方语言都不会,还要他干什么?

几套班子已经开始选人分赴各地开展工作,他们将先到堪培拉接管相应的班子和资料,对各自的工作进行分解,虽然都是外行,但自卫军培养的强大学习能力,他们很容易融入进的自己的角色中。这一点徐磊还是比较自信。

一年的生活保障对于国府的很多省份来说很有吸引力,按家庭成员总数来算,一下子有一千多万要移居澳国。

国府很多官僚虽然有异议,但蒋委长装作不知道,谁也不找这个霉头,国府地少人多,整个家庭搬迁并不影响劳动力的增减,很多都是不发达省份食不果腹的农民,走了也能解决很多人实际问题,何乐而不为!

徐磊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责成正府领导班子探寻定居点建设,同时加快矿产集中居住区的建设,缴获的资源养活一千万人几年都没有问题,但人来了,起码要有住的地方。

几个矿产班子迅速和堪培拉的矿产资源部门对接,直接带着各自的专业到矿产资源分布中心,寻找冶炼厂和发电厂厂址,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常年风向,选取合适的居住地,进行居住地建设。

炎黄百姓来了之后,直接到这里,一边建设职工生活区,一边建设厂房。

徐磊早就先行把水泥厂、石灰厂、砖瓦厂在进入澳国之前都定好三套设备和人马。

随着第一波船队过来,现在都在进行厂房建设,来的十万人原计划到东部地区的,现在都投入铁矿、铝矿和稀有矿的开采团队中,为了船队回去不空船,徐磊安排加大采矿力度,每趟船过来都要装满船回去,机械不够就人工开采,大部分人都参加铁矿和其他矿的开采工作。

一部分人建设临时住房,相应的生活物资、医疗、学校都在临时的地方开始运行。徐磊知道,只有人都行动起来,人心才能不慌,每个主要产区建设一个石灰厂、一个水泥厂、一个砖瓦厂,特别是砖瓦厂工艺特别简单,闲置人员,包括很多女人都在做着力所能及地制造砖瓦工作,炎黄的女人是最能吃苦耐劳的。

到林区伐木的工作都交给了年轻的男人,购买的五百台自治区产的汽车根本不够用,又增购了两千台,将随着下批人和物资一起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