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咸阳宫外,依旧如前几日一样人声鼎沸。太阳还没升起时,就已经聚集了许多人,均对着宫门翘首以盼。
大批的人流量也带来了繁荣的商机,离着咸阳宫极近的一家徐记饼店本来生意就不错,现今更是忙都忙不过来。
徐掌柜索性又多雇了几个人,自己则混在客人之中聊天。他字不识几个,却喜欢听文人士子们说什么之乎者也,听多久都不会厌。
掌柜的有这样的态度,这饼店又离咸阳宫不远,这几日竟也成了一小撮文人们聚集的地点。
“天刚亮就这么多人,这家饼店很好吃吗?”
徐掌柜一听就能听出来这是带着赵国口音的,他循声看去,发现是位穿着青色长袍的年轻人,长袍的袍角还绣有八卦的暗纹。这年轻人的长相俊秀,长发只是松散地打了个结,用三根象牙发簪随意地插着,在背后自然垂下。若是赵高在此处,肯定会认出来这位青袍男子,正是赵国的太史令大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位太史令大人会出现在咸阳,而且相貌依然和二十年前一样年轻。
这几日倒是见遍了六国的奇人异士,徐掌柜的眼力被锻炼得十分精准,亲自扬起笑容迎了过去,热情地介绍起自家店铺里的米膏饼。
这徐掌柜能在咸阳宫外开店,虽说也是托了在咸阳做官的亲戚的福,但这店铺能开得红火也是因为店里的东西确实好吃。
米膏饼是一种用舂碎的米搅拌成的小饼,平常人家也就上屉蒸熟。但徐掌柜却是用动物的膏脂煎熟,其间再夹些蔬菜或者肉片,更是美味至极。这种徐记米膏饼吃起来香脆可口,又方便快捷,价格也不贵,所以颇受欢迎。
徐掌柜直接干脆地让伙计给这位青袍男子上了一盘店里最贵的羊肉米膏饼。他向来眼神犀利,自然看得出这位青袍男子是位不差钱的,肯定不会付不起这盘饼钱。
“咸阳最近……倒是热闹啊。”青袍男子环顾一周,发现这店里竟已是座无虚席,有大半人竟都是站着的。
没有吃饭光占着座聊天的文人同时站起来好几个为他让位子,徐掌柜拱手笑着谢过,安排这青袍男子去其中一桌坐下。见他看着周围一副奇怪的模样,便好奇地问道:“这位先生,竟不是为了那一字千金而来的吗?”
“一字千金?”青袍男子见米膏饼端了上来,也不嫌烫手,直接拿起吹了两下便放入口中,“好吃!好吃!”
收到赞赏的徐掌柜笑容更深了,热情地讲解道:“这不最近咸阳城最热闹的事情,就是吕丞相编撰的《吕氏春秋》出炉了嘛!”
“吕氏春秋?”青袍男子嘴里嚼着东西,却不耽误他字正腔圆地说话。
“没错,其实都是吕不韦手下的门客们撰写的。”坐在旁边的文人甲不屑地说道,带着一股浓郁的燕北口音。
“且不论是谁写的,这著书立说可是件大事。这吕不韦这么搞,倒像是哗众取宠了。”坐在对面的文人乙不紧不慢地评论着,是一口纯正的南楚口音。
周围的文人们都簇拥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开始为青袍男子讲解最近都发生了什么。各种的口音方言充斥着小小的饼店,竟是什么地方的人都有。
青袍男子一边吃着米膏饼,一边从其他人的话语中拼凑出来发生的事情。
原本是个商人的吕不韦,当年在邯郸做生意时,结识了当时在邯郸做人质的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现今秦王政的父亲。吕不韦在知道了异人的身份后,便奇货可居,在他身上投资了全部的身家,甚至连秦王政的母亲赵姬都是吕不韦送给异人的。所以坊间流传现今这个“仲父”吕不韦,实际就是秦王政的父亲。
当然,这样的传言委实不可信,秦王室又不是傻子,这关系到王室传承的正统,马虎不得。
不管舆论如何,吕不韦现今是秦国的丞相。他集结了手下门客,编撰了《吕氏春秋》。近期每日都会在咸阳宫外挂出一篇,宣称谁要是能删改一字,就奖励一金,便有了一字千金之说。
“这一字千金,可否有人领到?”青袍男子好奇地发问。
“这……”众人一阵尴尬的沉默,有人不甘心地说道:“那吕不韦一手遮天,书简旁就挂着鎏金书削,可谁也不敢真的上手去拿啊!”
此起彼伏的赞同声,大有知己之意。书削就是修改文字时所用的器物,这样大大方方地放在旁边,反而没人敢去动了。
“要说这吕不韦也是厉害,本来他那破书谁都没兴趣看,这样一搞,倒还真想看看了。”
“据说这消息已经传到了其余各国,齐国稷下学宫那边也要派人来